作者:冯玉雷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项玉文化活动的由来。首先,昆仑文化研究进入新阶段。昆仑文化本来就是传统文化中的“显性知识”。近年来,史前考古和研究成果的不断积累,为昆仑文化提供了越来越重要的新内容。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高级教授、神话研究所资深专家叶树贤先生在《原始昆仑的人文与物证》(《光明报》,2025年9月29日)文章中说:“文学人类学团队17次玉路考察的结果,打造了西方玉石输华史的5.0版本”。这。根据我国西部玉矿脉的发育及其向中原运输的年代顺序,我们可以重新思考多米诺骨牌的产生原始昆仑山序列。 1. 一种深绿色蛇纹玉,产于巫山县鸳鸯山,距今约 5500 年。 2、临陂玉马天山,距今约4100年。 3、玉器 祁连山酒泉黑河(弱水),距今约3800年。 4.祁连山敦煌三危山玉,距今约3500年。 5、苏北马松山玉石,距今约3500年。这五个生产和使用玉石的古代玉石矿点位于甘肃省、新疆东部,从前五千年到后五千年一直活跃。这些是最初的昆仑地点。现在已经有物证证实了。 “2015年,我们组织的第四届玉石丝路文化行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叶淑贤提出‘玉石来自二马港(马鬃山、马鬃山)’”。 2024年7月、2024年8月举行的第十七次玉石与丝路考察下半年主要集中在玉石玛萨兹的勘探我的玉石矿位于兰州市榆中区。此次考察可以说是对第四次、第十七次玉丝路考察的重要补充。这也是2024年4月13日开始的“马鞍山朝圣”的延续,也是昆仑文化研究与文物融合的突破。其次,陈克功教授新近出版的《方圆统一论》为昆仑文化研究注入了浓厚的科学内容。昆仑文化诞生于观察与同步的务实基础。 《舟必素经》注释中有太阳昼行运动的图像。又具有昆仑之形,据说原本是圆形的。最初的形式规划是为了在白天的路径上体现三分日或三圆(风水),从而形成“天圆地方”的古代思想观念。正方形和圆形符号昆仑源于古代天神崇拜,是昆仑文化的核心内容。 《鲁元道春秋》对方、圆的内涵解释如下:“天道何以圆?精气升降,圆周繁复,无以顾及,故天道曰圆。地道怎能曰方?万物皆异,异形各有作用,互不影响,故曰“皇家”。 7000多年前,中国先民就已经成熟地表达了“圆”的关系,其载体以彩绘陶瓷为主,玉石为辅。五千年前。 000多年前,随着欧亚草原绿洲之路的开通,中华文明在国际文化交流中迅速发展。 “玉器时代”(距今5000年至4000年)开始于以玉为核心的时代。颜料被应用到陶器上,青铜和绿松石,也用于建筑物和坟墓。约4000年前,方圆(昆仑)文化符号与实际地理山峦相结合,形成了以玉文化为特征的西玉山群、昆仑山、昆仑神话之地、中华民族的神山。今新疆昆仑山,为汉武帝所划。迄今为止,古人仍将龙山、七里鞍山、马尖山、沙弥山、马松山、岷山、贺兰山等与玉文化有关的名山视为昆仑神话中现实的地理地标。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些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质疑,因为没有科学依据。陈克功教授在《方圆统一论》中写道,方圆被认为是人类理性的起点,与黄、红形成美妙的呼应。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角度关系。在书中的本体论部分,他认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是方圆无限连续性的底层逻辑,印证了“我们计算数字的方式来自方圆”的古老智慧。 “方圆统一论”对于昆仑文化的研究以及对传统文化的阐释、继承和弘扬是有益的。可以说影响很大。第三,昆仑文化考古研究成果将为昆仑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可靠的学术支撑。目前正在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等文化公园。韩子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党组书记、专家顾问总协调人国家文化公园委员会认为,如果继续补充这份名单,丝绸之路(以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为代表的包括“西藏”在内的丝绸之路)、“走廊”羌谷”和昆仑(含昆仑)将全部完成。可能的候选地包括青海省-西藏高原)。2025年9月15日,国家文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 经会议确认,青海省马都县志令湖乡卓朗村的石雕为秦代石雕,并称之为“卡利秦石雕”。至此,持续了三个多月的“惊人文化盛事”已经烟消云散。事情已经解决了。这块刻石及其内容不仅再次扩大了人们对石刻的认识范围 秦统一后秦朝的活动,为古代“昆仑”的走向提供了新的证据,也具有重大的学术和意义。对于研究秦代与青藏高原的经济文化交流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过程具有现实意义。昆仑文化在中华文明中占有中心地位。龙山、秦岭、祁连山、马尖山、沙弥山、马鬃山等产玉山,在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他们将为“进一步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全面系统保护,切实提高遗产保护能力和水平,保护中华民族的文物和自然遗产”发挥重要作用!为此,我们举办这次玉文化活动,希望能够推动文化博物馆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作者简介:冯玉蕾,本次活动学术组织者,甘肃文化发展学院教授西北师范大学研究院论文,第一作者。